融360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月份,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71%,相当于基准利率的1.165倍,与10月份持平,结束连续22个月上涨的态势。
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较低是上海,为5.19%,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5.92%;较高的是武汉,为6.26%,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27.76%。据此推算,购买首套房,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贷款100万元、25年期,身处不同城市的购房者月供差额较高为645.75元,总还款额相差193725元。
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较低的**城市中,、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全部**。《证券日报》记者查阅融360一年以来(2017年11月份-2018年11月份)的统计数据发现,2018年11月份为“北上广深”**全部上之一套房贷款平均利率较低的**城市。
除北上广深外,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较低的10个城市中,还有厦门、大连、福州、乌鲁木齐、太原和昆明等6个城市,利率分别为:5.42%、5.44%、5.46%、5.47%、5.53%和5.54%。
《证券日报》记者分别致电上述城市部分银行分(支)行网点对年末首套房贷款利率进行了调查。虽然房贷利率整体保持上行,但与以往全面火热的趋势不同,多个*、二线城市的银行利率有下调趋势。
某省会城市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坦言:“各个支行的额度以及贷款人的资质会影响较终批贷利率。除此之外,结合贷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购买的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具体情况,可能申请更低的利率。”
根据融360监测的数据,以地区为例,2018年11月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7%,利率平均值较上期不变,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90%,利率均值较上期不变。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今年融360统计数据发现,除9月份小幅上涨至5.49%外,自2018年6月份起,地区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均为5.47%,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11.63%。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自今年6月份起已经保持稳定**过半年。
12月5日,广州东部郊区七大楼盘业主代表向广东省消费者协会递交诉求书,其中,开发商“双合同”违规销售成为各大楼盘共同投诉的焦点。当日,《投资者报》记者跟随广州越秀保利爱特城、万科春风十里、敏捷绿湖国际城 、万科尚城御府、金地香山湖、保利罗兰花园、实地蔷薇国际等七个楼盘的业主代表进入了广东省消费者协会的办公室,七个楼盘的业主代表分别向消协秘书长递交了各自的维权诉求书,有的楼盘甚至递交了一整箱的辅助资料。投诉的原因各式各样:开发商夸大、虚假宣传;拒绝使用公积金贷款;拖延合同;拒不开具发票;强制*贷款银行等。
其中,七个楼盘的共同诉求指向开发商违规进行“双合同”销售。暗暗流行了两年的“双合同”模式在楼市下行,单合同回归的背景下逐渐式微,开发商与购房者潜在矛盾浮出水面,并且愈发尖锐。
“双合同”维权
“双合同”即是在限价环境下,为了顺利网签备案,开发商将房价拆分成购房合同和装修合同两部分,高出备案价的部份金额体现在装修合同上。这种情况下,真实的房价由两份合同的金额共同组成,而不仅仅是购房合同上的价款。
这种模式存在一个较大的争议点,就是其中的装修合同能否将其当成真正的装修合同。对此,维权业主与开发商两方持有不同的观点。根据万科尚城御府业主的描述,开发商方面回应业主的说法是,装修合同上的金额不是装修款,而是房款额外的部分。
而业主们认为,未有明确装修标准的装修合同是显而易见的霸王条款,将致业主一方处于不利地位。
在这些被开发商称为“不是真正的装修合同”的合同上,记者并未看到对于装修材料的明确等级标准,也无*的品牌、型号、规格,一切只有“高级”二字作为前缀。而保利艾特城的业主也向记者反映到,在相同户型和装修面积的前提下,房子装修金额有几十万的差别。
就以上问题,七大楼盘业主代表已向广东省消费者协会提出维权诉求。而在七个楼盘的业主诉求书中记者看到,要求开发商退房和退装修款的业主**,但95%以上的业主要求开发商公布包含品牌、等级、价格、生产商、供应商等的装修明细,并对装修款构成的每一笔费用予以一一列出,退回装修款差异部分。
保利艾特城的业主吴先生(化名)认为业主们的诉求都很合理,“我们甚至只要求几万块的赔偿,但都未得到开发商的认真对待。”
某法律界人士对记者表示,购房合同、装修合同是在业主与开发商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签订,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双合同中的装修合同部分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某种意义上,“双合同”已构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环境,成为社会各方不得已的操作,但它所造成的隐形风险却是真实存在的。上述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这种风险对业主一方更为明显而直接。购房者不仅在法律上无**优势,更因为高价装修合同部分只能采用短期商业贷款,会间接提高购房者的首付比例,徒增资金压力。
“双合同”的普遍存在始于2017年,不过,2018年下半年开始,因“双合同”问题引发的投诉越来越密集。今年10月,广州保利中航城打响“双合同”维权**枪,原先被各方默认的“双合同”如今“人人喊打”,广州陷入沸沸扬扬的双合同“维权潮”之中。